裕韬金融集团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投资见解>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之策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之策

发布时间:2024-03-25 点击数:91

  回首过去十年,我国绿色金融取得全面发展,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中。而作为绿色金融的延伸及补充,转型金融正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对此,《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博士。

  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如何?怎样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

  刘晓曙: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然而,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还存在较大发展潜力与待完善之处。一是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仍需加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虽然快速扩张,但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融资需求尚待,目前资金缺口依旧存在。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数据测算,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资金需求总量约139万亿元,长期资金缺口年均在1.6万亿元以上,需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金融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仍需统一。绿色金融业务的识别主要依托于标准体系的认定,当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但制定绿色金融标准的主体较多,各部门制定的标准也各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机构认定绿色业务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了绿色金融服务的质效,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识别绿色项目,造成一定绿色金融资源的错配与浪费。三是绿色信息披露机制仍需健全。绿色金融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如果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绿色环保信息,难以分辨“漂绿”“洗绿”现象,将影响正确的投资定价和风险管控。我国目前绿色信息披露机制的运行需建立健全统一的披露标准和规范的指引。四是我国绿色融资结构仍需深化。当前我国传统绿色信贷占比已超过90%,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股权等直接融资占比较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直接融资发展不充分会导致一些需要风险容忍度较高、长期资金支持的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oddress A, No. 61, New Rood,Mocou, the 14th floor of Yongguang Plazo A
 21st Floor, Block A, Manulife Financal Centre, 223-231 Wai Yip Street,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oddress A, No. 61, New Rood,Mocou, the 14th floor of Yongguang Plazo A
Copyright2023 Euto Fnancial Group And Euto Financial Group Management Pt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